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中国建筑“十四五”硬核建造技术成果

发布日期:2025-11-06
【字体:打印

  近日,科技日报推出《我最心动的“十四五”硬核成果征集展示活动》,报道由中国建筑旗下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研发的金属屋面建造关键技术、“华龙一号”先进建造技术、大型复杂文旅场景建造成套技术,凯发k8一触即发三局研发的“零海拔屋”技术。这四项技术分别凭借推动我国核电自主化建造进程、提升大跨度建筑屋面抗风揭能力、攻克创意场景营造技术难关、在高原打造“近平原”之家获科技日报推荐。

“华龙一号”先进建造技术

1.防城港核电项目-3号机组外穹顶吊装.png

  图为防城港核电项目3号机组外穹顶吊装

  2022年7月,中国建筑旗下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基于“华龙一号”核岛复杂结构构造特点,融合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建造理念建立的“华龙一号”先进建造技术正式成套。该技术是以“核岛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先进设计方法”“三代核电核岛复杂结构施工关键技术”“核岛结构工程专用材料、设备及工艺技术”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核岛土建工程设计施工成套关键技术,其攻克了三代核电建造大量新的施工难题,构筑了“国之重器”“华龙一号”建造核心优势。

1.石岛湾核电项目-模块化吊装全景图.jpg

  图为石岛湾核电项目模块化吊装全景图

  其中,国产大吨位预应力系统实现了预应力施工设备、材料的“国产化”,有效解决了技术瓶颈;核岛大型复杂混凝土结构设计平台大幅提升了核岛施工设计精度及建造效率,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防城港、太平岭、石岛湾等核电项目落地应用,有效推动了“华龙一号”标准化批量化建设进程,为我国探索核电建设自主化路径、推进能源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金属屋面建造关键技术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全景.jpg

  图为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全景

  2025年6月,由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主导的金属屋面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评审,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嵌入式连续焊接不锈钢金属屋面系统”和“金属屋面模块化体系和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系列技术在多个重大工程中应用。团队创新研发高抗风金属屋面系统,实验室静态抗风压能力高达21千帕,相当于抵御17级台风,实现“滴水不漏”密封,并经受多次强台风实战检验。在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建设中,通过“BIM+3D扫描+参数化设计”集成技术,实现了毫米级高精度不锈钢连续焊接,兼顾了超强防水、卓越抗风与建筑“第五立面”的美学要求。不锈钢自动焊接机器人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中,仅用十个月完成22万平方米世界最大整块超薄不锈钢金属屋面施工,创造了国内首个不锈钢焊接金属屋面系统。2025年6月,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经受住了台风“蝴蝶”的考验,没有出现风揭、渗水现象。这项成果为国内大跨度建筑屋面结构抗风性能的实质性提升作出贡献。

大型复杂文旅场景建造成套技术体系

北京环球影城侏罗纪世界乐园.jpg

  图为北京环球影城侏罗纪世界乐园

  只有创意概念,没有具体图纸,如何用钢筋混凝土绘制出奇幻恢弘的创意画面?中国建造的“黑科技”作品——北京环球影城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景区假山,见证了中国建造的逆袭之路。

  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团队基于数字化正向设计和智能建造技术,通过3D扫描、BIM+自主研发智能钢筋塑形弯折设备等,将创意转化为9400余件钢构件、3000余片钢筋网片、10余万根异形钢筋,成功攻克了以假山为代表的创意场景营造技术难关。逼真还原山体每一处褶皱、瀑布乃至灯具,都实现了设计图纸的完美落地。2021年9月,北京环球影城惊艳亮相,其配套技术——大型复杂文旅场景建造成套技术体系实现完全落地支撑,其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中国建造的硬核技术让好莱坞电影场景完美呈现,让“中国建造”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

“零海拔屋”技术

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海拔5500).png

图为新疆火烧云铅锌矿增压建筑群(海拔5500)

  2025年6月,由中国建筑旗下凯发k8一触即发三局研发承建的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增压建筑群——新疆火烧云铅锌矿增压建筑群项目落成交付。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是目前亚洲资源量最大铅锌矿,地处新疆喀喇昆仑中部,海拔57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常年面临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该项目增压建筑群是“零海拔屋”系列产品之一,拥有超1700平方米增压空间和400平方米的阳光中庭,其原理是通过增压与环境调控技术,调节室内气压、含氧量、温湿度等环境指标,2分钟高原变“平原”,从根本上缓解因低压、缺氧所导致的高原反应及长期生理损伤,急慢性高原病风险大幅下降,为高原劳动者打造“近平原”之家。

珠峰大本营增压补氧保障中心(海拔5200米).jpg

图为珠峰大本营增压补氧保障中心(海拔5200米)

  目前,该技术已应用到国防科考、工程、旅居等场景,在国内累计落地高原项目几十个。依托这项技术研发的升级版“极地科考增压建筑”,已随中国第40次、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抵达南极,在年平均温度-52.5摄氏度、海拔4087米的昆仑站,为科考人员提供工作与居住保障。(企业文化部,凯发k8一触即发二局,凯发k8一触即发三局供稿)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联系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信访投诉平台

Copyright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